主题: 奇石梦

  • 酒泉通
楼主回复
认证会员认证会员
  • 阅读:6568
  • 回复:0
  • 发表于:2013/4/12 13:54:06
  • 来自:甘肃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酒泉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奇 石 梦

  在玉雕《清明下河图》上,朴万钟开心地刻完最后一刀,跷起二郎腿,有滋有味地品起铁***来。

  老朴如同他那稀少的姓,一生追求“怪异”。就说这幅《清明下河图》吧,人家张择端是什么人,你是什么人,竟然也敢叫“清明下河图”,一字之差。当然,这也不算侵权。

  最有意思的是,在玉雕中,他把20世纪末、21世纪初清明时节人们在红水河拣石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成群结队的农民和城里的爱石者涌入红水河,有提水桶的、拿喷壶的,有岸上寻觅的、河中挑拣的,有骑摩托车的、开四轮车的,有赶驴的、牵马的,有运石的、围观的,有喝酒的、打牌的……好一派繁忙的觅石景象。

  二十几岁时,老朴就是西洞镇有名的石匠。他家住在新地村,那时,生产队和农户家的碾子、磨盘、井台、石凳、戏台石联、门前石狮、宅子石沿、饮马石槽,以及个别农具和用具等等,多半是由他雕刻的。

  老朴为人厚道,雕工细腻,周围三村五里的,都愿意来他这儿做活儿。

  老朴读过几年私塾,爱看些天文、地理、风水等闲书,对一元、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什么的,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他经常给自己掐算,排测命理八字,深知自己强木而缺金,于是把“朴万忠”改名为“朴万钟”,脖子上还挂了一块白玉***(五行中金为白色),就连喝的茶都只是铁***。

  大包干以前,老朴就很有人缘儿和威信。他老实憨厚、性格直爽、重情重义,他做人低调,有好几次村民选举他当村长,他都摇头不干,只是一门心思把石活越做越精。

  他给生产队干石活,挣别人双倍的工分,别人一天挣10个工分,他就是20个工分。年底村里分红,他家自然是最多的。给乡亲们干石活,大家也不亏待他,他走东家、进西家,吃香的、喝辣的,成了“香饽饽”。

  老朴凭着吃苦耐劳,凭着一身手艺,日子越过越殷实,越过越滋润。日子好过了,两口子就合计着修宅子。家里的房子还是上世纪60年代初修的,现在一下雨就漏水。

  新地紧靠红水河,满河滩都是石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老朴决定就地取材,盖一院石头房子,既省钱,又好看,还新鲜。

  说干就干。老朴带着三个孩子,不到半年时间就盖起了7间大正房,很漂亮,有特色。老朴心里美滋滋的。

  老朴是个闲不住的人。一辈子喜欢石头的他,时不时到红水河边转一转。

  一年夏天,老朴在红水河边赶牛,眼前突然一亮——河里躺着一块40厘米见方的浅绿色石头,上面画着一只棕色、毛茸茸的小狗,狗的耳朵、眼睛、鼻子、嘴巴等样样俱全。

  老朴心想,肯定是哪个娃娃学画画,没事干的。他随手从河里捞了出来,仔细端详,用水洗,用石片刮,图案都好好的。真是奇了。

  回到家里,老朴又找出砂纸来擦,仍然无损半点画面。老朴自言自语道:“这是毛石(后来叫原石),纯天然的。”他把这块不寻常的石头洗得干干净净,然后又抹了一层猪油,亮晶晶的。

  出于好奇,老朴把这块石头带到了城里。可让谁看呢?他思想了半天,城里人不是时兴养宠物狗吗,我这也是一只“宠物狗”呀,听说有个花鸟市场,专门卖花、鸟、鱼、虫、猫、狗什么的,不妨拿到那里试试。

  经打听,老朴来到南关花鸟市场。他找了一个靠近宠物狗、又不太显眼的地方,羞羞答答地取出一块帆布,把石头摆在上面,希望有人能过来观赏。

  人家卖“活物”,他卖“死狗”,这本身是件新鲜事儿。因此,围观的人越聚越多。

  这时,一个衣着讲究、面相和善的人问道:“老乡,你这块石头卖多少钱?”

  “我也不好说,你看给多少?”老朴回答。

  “给你1000元,你看怎么样?”那人说。

  1000元?老朴以为自己耳朵听差了,又追问了一遍:“你说多少钱?”

  “1000块呀!”

  “那我卖啦。”虽然这么搭话,老朴仍然半信半疑。

  那人拉开皮包,掏出一厚沓钱,数了数,递给了这个怪人。围观的人十分惊讶。

  1000元,这是个什么概念?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城里干部平均月工资90多块钱,工人还少些。这就是说,1000元大体接近城里工作人一年的工资收入。农村实行联产承包没几年,农民整体收入水平更低。

  老朴“花鸟市场卖石头,‘死狗’价格胜过牛”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罗马、西洞、滚坝、新地等村的农民妇孺皆知、无人不晓。

  大家学习老朴,有事没事提个水桶,拿个喷壶,在河床上寻石。淘到好毛石,就拿到城里,偷偷蹲在街上卖,10元、20元、30元、50元、100元、200元不等。

  再后来,农民们把拣下的好石头摆在自己家中和院子里,等待城里的爱石人来购买。这样一年下来,大部分家庭都能收入七八千元,好的几万元、十几万元。

  大规模的拣石、挖石持续了十多年,品相好的毛石越来越稀少了。以后,到哪里找好石头呢?

  这时,老朴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拆房子。他知道,他那一院的住房、围墙,加上后来砌起的牛圈、马圈、猪圈、羊圈等,足足有七八十吨的毛石。

  老婆一听,坚决反对:“这才不到10年工夫,房子新新的,就要拆,我不同意。”三个孩子也觉得可惜。拆出好东西,大家自然高兴;要是找不出好毛石,那不白折腾了。

  虽然是一票赞成,四票反对,但在这个事情上,老朴绝不让步。见老朴的那个倔强劲儿又上来了,老婆和孩子们也就不争了。

  那就拆呗。拆归拆,老朴立下一条规矩:必须保护好每块毛石。他和孩子们一边拆,一边将石头轻轻放进5米多长的石槽里,用水认真冲洗、挑拣。

  全部拆完,一共挑拣出大小200多块好毛石,这些毛石卖了近15万元,其中最高的一块卖了两万元,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料。而当时按照农村“小康”标准翻修的新宅,才花了8万多元。

  进入新世纪以后,老朴经常走南闯北,广泛接触外地石商。他家和镇上的不少玉质奇石销往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地。

  更重要的是,他发现,像湖北的清江石、广西的草花石、河南的牡丹石等,通过人工打磨,散发出诱人的色彩与光泽,很有观赏价值。

  为此,老朴和孩子们专门出去学习打磨技术。回来后,他买了一套打磨设备,开始搞祁连玉石的打磨抛光。尽管费点儿劲,对人健康不利,但收入的确可观。

  一次,老朴赶着马车到城里给老婆瞧病。回家的路上,由于疲劳过度,老朴打盹睡着了。马没了主人的吆喝,就顺着一条土坡下了路。

  从市里回新地村,途径一个公墓区,恰好沿着这条土坡就进了墓地。马车晃晃悠悠地走着,突然,“咯噔”一声,车停下了。

  老朴身子向前倾了一下,这才惊醒。这个日子,老朴终生难忘,是农历十月初一。

  大约晚上9点,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老朴也不知道走到哪里了。幸好下午进城时带了个手电筒,他打开手电一照,立马吓得头发都竖起来了,原来马车停在一个大理石墓碑前——那里是一座坟。

  这可如何是好?他机智地搂了一下缰绳,马车掉了个头,沿着车轮碾下的辙迹,慢慢上了公路。

  第二天,老朴越想越不对劲,认为很不吉利,就连马带车一起给卖了。好在老婆的病不但没有加重,反倒没几天就痊愈了。

  老朴又翻开他的“黄历”反复掐算,说有双喜临门之兆。这一喜是老婆的病好了,二喜又是什么呢?他绞尽脑汁,想不出个答案来。

  墓碑前?大理石?黑而光亮?他似乎明白了,这是仙人在点化他。

  你想,祁连玉不是以墨玉为主吗?墨玉的材质远在大理石之上,如果把墨玉做成墓碑,为古人树碑立传,这岂不是一件行善积德的好事儿?

  于是,老朴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挑选好的祁连墨玉,打磨制作墓碑、骨灰盒等,并免费在上面刻字。然后,再买一辆东风皮卡车,专门运石和送货。

  老朴找到公墓区管委会、火葬场、殡仪馆的领导,谈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这些头头们都举双手赞成,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签订了协议。

  有了这份协议,老朴心里更加踏实了。他和孩子们积极备料,加班加点,精心雕制,按时供货。一时间,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收入成倍增加。

  老朴还根据藏石者的心理,凭着自己独到的文化修养和灵巧的双手,用祁连玉雕刻了一大批***、佛、莲花等造型的精美小挂件,也深受藏石者们的喜爱。

  岁月如梭。从第一个拣原石开始,到第一个搞奇石打磨,再到第一个从事玉石雕刻,20多年来,老朴以独到的见解和亲力亲为,带领当地农民摸索奇石文化,开拓奇石产业……

■王 沛 

-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