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井上靖的敦煌情结

  • 酒泉通
楼主回复
认证会员认证会员
  • 阅读:1395
  • 回复:0
  • 发表于:2013/10/11 9:14:03
  • 来自:甘肃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酒泉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井上靖的敦煌情结 



  1987冬天,我借读到一本《井上靖西域小说选》,由此对身处其间的历史人文产生了深深的迷恋并激发出持久兴趣。冰心在为这本书写的序中说,她也是通过这本书了解了祖国西部大地及“当年的美梦般的风景和人物”,她还曾在访问期间到过井上靖先生满是书架的家。

  在此前后,日本电影《敦煌》在中国公映并产生巨大影响。这部电影改编自日本作家井上靖荣获日本“每日艺术”大奖的同名小说。在这部电影中,每个人都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帝王将相、贩夫走卒最敬重的都是文化、是知识。而今太多的汉、唐还是清的“大帝”、“王朝”中,只有奴才和主子之分,所有人争来争去、要死要活的无非两件东西——权力和女人。

  井上靖上中学时即可背诵陶渊明、杜甫、白居易的诗,对《论语》也有了解,喜爱中国历史文化。进入大学后,他更加自觉地涉猎中国历史典籍,读过《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历史著作。他对中国汉唐文化和西域产生了“极深的爱慕和向往”,尤其对敦煌向往之极。

  从上世纪50年代起,他全力投入到以丝绸之路和敦煌历史为背景的文学创作中,参阅大量有关敦煌文化、经济、地理、历史资料,几次去京都当面向敦煌学专家藤枝晃教授请教,然后火山喷发般接连写出了“寄托着他青年时代就孕育着的梦”的《敦煌》、《楼兰》等一批反映中国西部的历史小说。小说以艺术家的视觉审视历史事件和人物,用古朴幽深的笔调,对历史深层断面进行了开掘,寄寓了他对历史的独特思考,同时表达了他对华夏母体文化的深厚感情。

  自1900年发现藏经洞后,大量珍贵文物散失到世界各地,“敦煌”成为最响亮、最醒目的词语,敦煌文化从此闻名于世。井上靖苦苦思索着要飞到他小说中的那片境地,体会和验证自己的作品。1977年,他终于如愿以偿,来到憧憬已久的古丝绸之路和重镇敦煌。白雪皑皑的天山山脉,景色秀美的赛里木湖,雄宏神秘的莫高石窟,古今闻名的酒泉、玉门关,他陶醉其间,流连忘返。他感叹地说:“真没想到,敦煌竟与我想像中的这样相像。”“23年前我就写成了《敦煌》,可直到今天才头一次见到它,却一点儿也觉不出陌生。我与中国太相通了。”对井上靖来说,这是一次梦境与现实交织在一起的美妙旅行。“每天夜间,我在呼啸的风声中,高枕无忧,睡得十分香甜、安稳。”

  他还说:“我目睹了作品的舞台已经全部湮没在流沙之下了,沧海桑田,确实令人感慨万千。”“然而,我却觉得月光、沙尘、干涸的河道、流沙,从古至今,依然如故。”

  1978年,井上靖和常书鸿会面时,两人都兴奋不已,相见恨晚。此后,井上靖访问了中国27次。1980年,73岁高龄的井上靖担任大型系列电视片《丝绸之路》的艺术顾问,与日本广播协会、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摄制人员一起,又一次来到丝路古道,在戈壁骄阳的炙烤和大漠风沙的吹拂中追寻历史的足迹,实现了自己向世界观众介绍丝绸之路历史变迁的愿望。《敦煌》被拍成电影在世界20多个国家放映,掀起了一阵“敦煌热”。无数人通过《敦煌》开始注目中国西部和世界的敦煌,更有许多人怀揣他的西域小说,踏上了寻梦敦煌的漫长旅程。   □孙 江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