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酒泉老兵登央视忆峥嵘岁月

  • 酒泉通
楼主回复
认证会员认证会员
  • 阅读:3341
  • 回复:0
  • 发表于:2014/6/10 11:54:24
  • 来自:甘肃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酒泉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酒泉老兵登央视忆峥嵘岁月 
市文广局  王永江



    “我忒高兴了,太幸福了,央视采访我的片子播出了。”81岁高龄的王玉龙老人边说边把随身带的电脑笔记本放在桌子上,很熟练地打开了《向幸福出发》的视频录像,我一边看一边听着他的讲述,老人的脸上充满着幸福和喜悦......

   2013年11月,王玉龙老人应邀登上了央视综艺频道《向幸福出发》栏目。在现场,他深情地讲述了西北战场、朝鲜战场等战斗场面,用朴素真实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现场的每一位观众。特别是王玉龙在流着热泪展开双臂高呼“亲爱的战友们,你们在哪里?”时会场内所有的人都偷偷地抹着眼泪,掌声久久不能停止。节目中,剧组还邀请到了王玉龙88岁的老班长张发,副班长的儿子李云飞,长眠在西北战场上烈士杨日明的侄子杨顺等一一亮相。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青年歌唱演员汤子星也赶来为王玉龙助兴,演唱了歌曲《怀念战友》,表达了对老军人的钦佩和敬意。

  王玉龙老人1933年出生在敦煌,15岁参军随部队扎驻酒泉,参加过酒泉地区剿匪,为酒泉和平解放做出了贡献。1952年元月,王玉龙所在的三军九师骑兵侦察连奉命开赴朝鲜战场。入朝后,部队没有直接接防,而是每天在防空洞内等待换防命令,尔后调入7师31团工兵连。他曾在敌人眼皮底下带领战士背石头、伐林木、时常在大河右抢修大桥,誓死保卫大部队顺利通行,多次身负重伤。

  1956年抗美援朝结束后,王玉龙老人转业到山西省大同市铁路局工作,直到退休。退休后,闲下来的时间多了,部队一幕幕的战斗场景时常在他脑海中浮现,让他魂牵梦绕,不由得就会想起当年那浴血奋战、生死与共的峥嵘岁月。有时夜里躺下来就听见枪声在耳边“突突”作响的声音,睡梦里也经常出现战友的身影,醒来时就赶快用笔记录下来。当回忆到和战士们几经战场、誓死拼搏的场面时,他的心也不禁“怦怦”直跳,仿佛又回到了那些斗志昂扬、热血沸腾的光辉岁月;当回忆到兄弟们手足情深、肝胆相照的情景时,他又忍不住热泪盈眶……就这样,夜深人静时他开始回忆并记录那些难忘的岁月,白天再将它记录好的文字进行仔细整理,就这样反反复复,他记录了大量的资料。几年后,他5万多字的《回忆录》和《西北战场和抗美援朝岁月》文集问世了。

  这还不够,随着这些记忆的不断涌现,对战友们的情感也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看一看自己当年老战友的想法在脑海中打转转,并且无法抑制。于是他思前想后做出了一个令家人无法理解的决定,寻找一起当过兵、打过仗的战友。想法一说,老王家可算“地震”了,全家人“集体起义”,都在抗议他的这个想法。老伴骂他是神经病,儿女们也是轮番“谈话”,都说退休就要安度晚年,何必四处游荡。可王老天生就是个犟脾气,九头牛也拉不回来,想到的事他一定就要做到,要不然,他的心底一直有一个结无法打开。于是2003年,70岁的王玉龙老人冲破层层“封锁线”,不顾家人的担心,独自踏上了西行的列车,第一站就来到了敦煌。老人深情地说:“家人也是为他好,但他的心始终放不下,好多战友还在孤魂游荡,我要让他们回家,要不我死不冥目呀”。说着说着,老人眼圈红润了,两颗晶莹的泪珠夺眶而出,挂在那古铜色布满皱纹的脸上,他掏出手巾轻轻地擦拭着。此时,我的鼻子一酸,泪水也流了下来,也明白了善良、爱心、友情是人世间最需要的情感。

  10多年来,王玉龙老人先后到兰州、西宁、呼和浩特、乌鲁木齐、石家庄、杭州、酒泉及县市区等13个省区、52个县,行程5万多公里,来来回回,反反复复,不辞辛苦,查资料、找线索、访战友,帮遗属寻忠骨。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初冬,王老终于同仍健在的13位老战友相聚在太原干休所,大家抱成一团,老泪纵横。但遗憾的是,还有几位战友至今还杳无音信。

  老骥伏枥,壮心不移,王老的精神也感动着每个城市的人们。他在寻找老战友的同时,先后到甘肃省军区档案馆、浙江第一集团军档案馆、酒泉档案馆查阅了许多重要资料。多次向当地中小学校讲述革命优良传统和革命先烈的动人故事,还将自己收集的英雄人物的图片展出。王老对笔者说:“我太欣慰极了,奔波的路上得到了好多人的支持和帮助,特别要感谢酒泉市领导还为我的回忆录出版进行了资助”。

  岁月如烟, 大爱无声,作为有军人情结我,真的被眼前这位耄耋之年的老兵感染着、感动着,深感面前这位老军人的柔情铁骨,深知一位历经沧桑老人的虔诚执着,更为老人的忠诚无私、忘我舍己和不计得失的精神所牵动。当我问及王老还有什么心愿时,他扳起指头很清晰的说了三条,一是继续寻找我的几位战友,让他们有个下落,二是再出版一本回忆录,名叫《老兵的责任》,三是要把的大孙子送到部队锤炼,好好报效祖国。老人说得很坚决,十足的精神头儿令人折服。

  我亦无话可说,只能由衷地、发自内心的祝愿王玉龙老人健康长寿,好人一生平安!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